镇巴检察 | 守护历史遗迹 传承中华文脉

时间:2025-01-07 17:56:19来源:陕西法制网作者:

镇巴,地处大巴山腹地,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南隅,依秦望蜀傍楚,历来受秦汉文化的熏染、荆楚文化的浸润、巴蜀文化的涵养,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,曾是东汉著名军事家、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。享有 “民歌之乡”“全国文化先进县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的美誉。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,扎实推进全省检察系统“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”专项活动,2024年12月,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杨合合带领干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走访及监督办案工作,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文化根基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彰显检察担当与使命。

镇巴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79处,其中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,有可移动文物1141件(套),总量居全市第一方阵。

2024年12月11日,杨合合率检察干警会同文物专家、益心为公志愿者,对周子垭至宝塔、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、符先辉故居等多处文物古迹开展实地寻访。查看文物保护标志牌是否设立、保护范围是否明确、周边环境是否安全等,对每处文物的碑刻、年代、历史发展和延续进行了潜心研究。并指出,文物古迹能存留至今是独特的、难得的瑰宝,保护好这些瑰宝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对发现的部分文物点消防设施缺失、周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要求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及时启动办案监督程序。

近年来,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案21件。通过办案,督促修缮革命公墓4处、治理文物和文化遗址周边环境卫生3处、消除安全隐患14处、推动4处革命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完善全县文物保护单位“四有”工作,实现文物保护的责任及措施充分落实,达到应保尽保。

镇巴民族传统文化深邃广博,民俗风情色彩斑斓,民间文艺种类繁多、文化形态多样。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级1个、省级8个、市级15个、县级60个,并有58位传承人获省、市、县代表性传承人称号。

2024年12月17日,杨合合带领刑事检察等部门干警走访了镇巴渔鼓传承人刘光郎先生,聆听其讲述镇巴渔鼓的历史沿革,并就后续传承发展深入交流意见。随后,前往镇巴县文化馆非遗文化展厅参观,馆长唐志波介绍了镇巴民歌、渔鼓、唢呐、苗乡刺绣、镇巴孝歌、巴山吊罐习俗、镇巴瓤肘子等非遗项目的特色与保护举措。期间,还现场观摩了镇巴渔鼓表演及宣纸造纸技艺展示。杨合合对镇巴县如此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感到高兴,同时,对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断代,部分非遗项目还没有成熟的传承人等问题高度关注。要求检察机关加强与非遗保护部门的协作配合,找准检察监督办案着力点,精心办理一批案件,让非物质文化遗产“留”得住、“活”起来,助力于镇巴的经济文化建设。

镇巴县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、生态经济示范县,森林覆盖率达70.6%。境内孕育着500余株古树名木,树龄达千年、保护级别为特级的有20株。古树名木留存珍稀物种资源、见证自然演进、承载人文历史与文化、塑造自然景观、寄托民众乡愁,被誉为“绿色文物”,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名片和风景。

2024年12月26日,杨合合带领公益诉讼部门干警深入山林田野,寻访了“古树名木检察保护基地简池镇草盖寺联系点”等处的古树名木。每到一处详细查看古树的生长情况,并到镇、村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。通过寻访、调研,杨合合要求“四大检察”在融合履职、一体履职上下功夫,在把保护古树名木与文旅融合上下功夫。

近年来,镇巴县人民检察院共办理古树名木保护监督案20余件,促进修复、抢救、保护古树50余株,并重在推动落实管护责任、保护措施,建立日常监管机制,使“问题”古树焕发新颜,重展英姿。镇巴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巴山办联合出台《林(山)长+检察长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》,为古树名木保护建立了常态化司法保障。2022年办理的“督促保护楼房坪千年古树案”入选全国检察机关“千案展示”典型案例。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。


作者:周 建

编辑:许沥心

责编:马宁

审核:姚启明